Friday, March 20, 2009

新型投行向银行“挖角”

(2009-03-20)   (新加坡路透电)当前金融危机迫使大银行纷纷裁员限薪,不少金融人才纷纷跳槽至新型投行和顶级对冲基金。  所谓新型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firms),指的是对快速发展行业拥有高度专注性的投资银行,为企业提供融资并购等服务,很少涉足传统投行的承销、发债和交易等业务。
顶级交易员跳槽
  从新加坡至纽约,到处可见顶级交易员和销售主管跳槽,因政府向欧美大银行施压,要求其削减奖金。
  高端猎头公司翰德(Hudson)的史东(Pernille Storm)说:“那些资产雄厚的投资公司、以及未遭遇严重赎回风潮的对冲基金,纷纷从大型银行挖走‘摇钱树’。”
  新加坡最大对冲基金Artradis本月表示,从苏格兰皇家银行挖到一知名交易员,并招来一位瑞士信贷驻纽约公司高管。而投资顾问公司富士-毕特克尔顿(Fox-Pitt Kelton)最近从美林、汇丰等银行招募到五人专攻亚洲业务。
  在伦敦,瑞银上月有两名资深欧洲投资银行家跳槽到Close Brothers,一名至Lazard,至少有三名能源领域银行家跳槽到Lexicon Partners。
  在美国,随着雷曼崩溃、贝尔斯登垮台、美林被收购,跳槽风更猛烈。
致力于全球扩张
  本月早些时候,投行Moelis称它请到前瑞银信贷固定收益部门全球主管拉杨(Chris Ryan),担任其在纽约的董事经理。新型投行目前致力于在全球扩张,比如本周美国长于企业并购业务的投行Evercore Partners,宣布与中国中信证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富士-毕特克尔顿股权部门主管赫斯特(Thomas Hester)告诉路透社:“现在新型投行可以请到顶级人才,而在2005年至去年中期市场繁荣期间,这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
  赫斯特本人原来是霸菱旗下销售主管,他是富士-毕特克尔顿新近招聘的人才之一。
  许多新型投行在当前危机中表现强韧,吸引到热衷于独立投资意见的客户,并且它们多数未大幅举债投资于信贷衍生产品,因此未像许多欧美大银行那样遭遇重创。
  全球有许多对冲基金在金融危机中崩溃,预计今年该行业将缩水至2005年水平,但盈利良好的业者仍充满吸引力。
  多数对冲基金的运行模式是,不管公司运营状况如何,员工可以获得自己管理资产总额的2%。如果基金盈利,高于投资回报的下限,则员工还可以取得获利的20%。
  奥巴马希望接受政府注资的企业高管年薪不超过50万美元,但在经营状况良好的对冲基金,高管年收入仍可达到数百万美元。
  翰德的史东指出,如果银行整体情况不好,或大幅减记资产,那么高管可能根本拿不到奖金,因此他们当然会选择能够给他们带来最佳薪酬待遇的新东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