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7, 2008

萬寶〉陸股崩到Q4 台股會先好

萬寶週刊提供2008 / 07 / 07 星期一 16:15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專訪王萃強 Q&a 現在政府政策大鬆綁,開放壽險、銀行、證券登陸,以你對中國金融業的了解,做哪一塊最有潛力?
金融機構在台灣競爭太激烈,很辛苦。似乎此時登陸又時不我與,大的甜頭多半為早起的外資所賺飽。但細想中國之大,相對要立足於「二級城市」仍對台灣有機會,先在區域性市場站穩,以「包鄉村、圍城市」的策略切入,為成功作準備,「慢」與「穩」是基調。其次目標合作是台資及外資可以聯合作戰,合資或合作於中小城市的城市商業銀行或城市農業銀行。
最後,合作層次為業務交流及信息交流的合作、小額參股不管事、20%參股的參與經營、直接管理部分地區營業單位或是某一職能部門如信用卡部門等。農村最有商機,HSBC、CITI近來都在看這一塊!
馬英九主政的拚經濟政策是對的方向,如果再有「人和」,可有利於台商及外資回流炒股,配合著經濟長期前景一定會轉好,如今的台股重挫,正是給予我們逢低進場的機會,外資7月最近大賣金融股,太好了!


◆今年至今,陸股慘跌,原因何在?如何看下半年行情?
陸股上半年慘跌原因除了受到國際大環境的負面影響之外,最主要的是中國經濟成長率有衰退的趨勢。從基本面來觀察,中國過去已連續5年出現「GDP成長超過10%,CPI低於3%」的高增長、低通膨榮景;今年下半年預期剛好倒轉成「高通膨、低成長」,GDP成長率會慢慢的落到10%以下,明年可能還會更低。
從產業面來看,過去幾年整體上市公司的獲利增長20%~40%,某些特定季節甚至增長70%,但今年成長率下降到10%附近。從籌碼面來看,「大小非」能放出的流通量僅占既有流通股權的一半,目前中國並不缺乏資金,但資金卻多回流向銀行,而非真正進入股市。上一波政府雖以調高印花稅、增加大小非轉讓的限制要求,一度將股市從3000點拉到3500點,那一波我搶進賺到;但這波再次跌回3000點時,中國政府卻不護盤,而將焦點轉到解決通膨,並將存款準備率調高1%到17.5%。受到上述一連串的因素影響,我認為大陸股市崩盤是自然的,所以還不急於出手。
從整體環境來看,股價慘跌後,中國股市的本益比仍在20倍左右,相對來看,雖小幅高出許多已開發國家,但已跌到中國股市有史以來相對低點,陸股至今還是屬於投機市場的型態,理所當然一定會出現超跌或超漲的情形。
下半年會開始震盪整理測底,我認為應該要「再經過1季」的整理時間,才可能出現像樣的反彈。除非到2500點,否則我會單純觀望就好!

◆中國政府會如何救股市?
中國為迎接百年奧運盛事,全國上下無不大張旗鼓全力拚建設,並在消費點上著力,連股市也不能例外,目的都是為了點燃奧運的熱火。
世界所有政府當然都有政策來救市,以中國仍居世界外匯存底第1名的實力來看,顯然資金部分不是問題,不過,現在重視的要點在於長遠政策,如推出股指期貨、融資、融券等來幫助活潑市場,使資本市場更完備、並與國際接軌。政府可能加大壽險投資股市的比例,若有此傾向的話,也將帶來大利多。
中國政府打壓房地產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以大城市來看,中國是全世界「自有房屋率」最高的國家,但是國際上,新購屋投資需要每戶家庭全年收入的6~7倍,而中國幾個大城市可能是平均為10~15倍,明顯負擔過重。官方態度傾向要「慢慢漲」,並能積極拉近城鄉價格的差距。如今大城市漲幅已經減緩,如上海及北京;部分的二級城市的漲幅則仍高漲10~20%,如烏魯木齊、南寧等。所以我賣出大陸的房地產,見好就收。
房地產跌價損失直接影響的就是個人的固定資產,但固定資產的跌價損失並不直接影響生活;只有股市大跌會馬上影響生活,所以房市、股市是不允許同時跌的,不然也可能會影響到某些人的「官位保衛戰」。基於各種理由,上半年中國政府先壓股市救通膨,下半年將會祭出政策護股市,預計Q4才會轉好。

◆中國P/E跌至20倍了,多位專家認為可進場,您認同嗎?
在我認為中國股市看P/E是無意義的。曾從上海指數2000多點跌至900多點的那幾年之間的P/E是一年比一年低。相對當時貨幣供給維持20~30%,GDP也維持在10%以上,但股價卻是走跌,是無法用P/E值來解釋。前年由900多點直奔6000點時,P/E也是一直衝向60多倍。因此,我認為P/E值是一個相對的標準,僅能提供參考用。我認為大陸股市最重要是由「資金」、「信心」、「政策」三大因素決定。
吉姆.羅傑斯日前表示,大陸股市在未來1個月內就可能會見底,很多人恐慌拋售,甚至開始有崩盤的危險,但他相信A股市場未來3、4年內,將有很好的成長,反而開始大量購入股票。名嘴胡立陽也常向我請益陸股問題,他認為A股是迷你熊市,羅傑斯看法也差不多,我略保守一點,其實陸股分析看萬寶上海的白傑克文章就好,他身份不願曝光,我們常碰面,他最近也比較保守吧!

◆您會如何操作「兩岸資產」?
今年行情比較難作,但4月份當上證指數來到3000點時,我大力敲進,過3500就通殺;等它跌到2500以下我會再進場,2800以上全拋。其實,中國還是新興投資市場,每年都有1~2次賺20%以上的波段漲幅存在。然而1500檔個股精選有其難度,對一般投資者在看多時,我建議買進ETF指數型基金或積極型封閉基金。
至於台灣透過哪些中國銀行管道買大陸證券基金,這就不便「明講」,反正你去大陸的銀行問,連記者都知道,攝影機拿出來就沒有,收起來就有辦法。「相信兩岸華人都是全世界最會走特殊管道的」,現在台灣金管會也放寬基金可投陸股上限10%。不過,我不建議現在拚大陸,各位讀者:「台灣好,台灣妙,台股才應該呱呱叫!」有明牌的話,別忘了通知我!
◎林惠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Blog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