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4, 2008

退房潮灼傷樓市

財匯資訊提供,摘自:中國證券報2008 / 07 / 12 星期六 10:22 寄給朋友 友善列印 今年以來,消費者持幣觀望的氣氛日漸濃厚。開發商為了緩解資金危機,開始採取各種促銷辦法。這種促銷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一部分意向購房客戶的成交速度,同時也激發了那些已訂房的購房者萌生退房之念,而且促銷力度越大,已購房者退房的行動就越強烈。   樓市湧現退房潮
  近期北京的樓盤打折促銷如火如荼,退房現象在京城樓市已經越來越突出。截至6月18日,北京1439個房地產項目有退房或退定記錄,較之6月初有所增加,其中韋伯國際發展中心、金長安大廈等很多項目,退房或退定次數均達到百次以上,有的退房記錄甚至接近500次。
  針對在售的1000多個退房項目中統計發現,15000元/平方米以上的高端住宅退房10套以上(含10套)的項目多達50個,而朝陽區居榜首,多達29個。這些項目中,30000元/平方米(不含30000元/平方米)以下的樓盤退房的最多,占74%。
  業內人士表示,退房潮一般是發生在房價下跌的時候,其中期房退房的現象較為突出。如果北京市場接下來還是持續觀望成交低迷,那麼退房現象很有可能會愈演愈烈,這也正是樓市進入買方市場的特點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出現大量退房現象的城市,並不只有北京。2008年初以來,上海、深圳、武漢、南京等地都不同程度出現消費者要求退房,還有不少來自知名房地產企業開發的項目。
  一篇質疑「2007上海十大期待樓盤」和「2007上海十大房價翻番樓盤」合同撤銷率畸高的文章近日引起廣泛關注。自2008年初開始,這20個樓盤中卻有8個樓盤合同撤銷率(含預訂)超過40%,最高的竟達100%。
  北京、上海之外,深圳自2007年創下半年之內房價上漲45%的記錄後,下半年起,卻坐上了房價「過山車」,一路領跌全國。一些樓盤的三、四期價格比首期還要便宜。樓市振盪開始引發退房潮,降價成為業主與開發商衝突的導火索,許多業主看著新買的房子迅速貶值,寧願賠償違約金也要求開發商退房。
  而南京市網上房地產網顯示,2008年4月24日的退換房換手套次排行榜中天潤城、文化名園等項目的退房套數分別高達133套和128套。
  據稱,這股有席捲全國的退房潮也正在武漢出現。在武昌南湖、中北路、漢口中心城區等區域的部分樓盤已經出現了業主集體要求退房的事件。
  不僅如此,在這一次退房浪潮中,地產大鱷旗下的一些項目也未躲過這一劫。包括萬科、遠洋等知名地產企業旗下的項目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高退房率,如萬科中糧-假日風景在2008年前的總退房次數僅有2次,在2008年以後的退房次數達到14次;遠洋一方在2008年前的總退房次數有7次,2008年的退房次數達到47次;金地格林小鎮6在2008年前的總退房次數為零,在2008年以後的退房次數在統計時達到了9次。
  開發商博弈退房潮
  在這一輪退房大潮中,期房退房的現象較為突出,而現房退房較少。但是,一些在高價位買了房的老業主也開始採取行動一一或拒收房屋,或停止還貸,或走向法庭,其訴求是:要麼退房,要麼補償差價!
  在銀根日益收緊、資金鏈普遍趨緊的大背景下,退房對於開發商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開發商是不會輕易接受退房的,而最壞的結果是補償差價。
  去年7月,深圳金地梅隴鎮二期開盤,均價約每平方米1.56萬元,好的戶型和樓層達到每平方米1.7萬元。今年2月24日,金地梅隴鎮三期開盤,價格比二期每平方米低了約4000元,還附帶精裝修。為此,購買該樓盤二期的業主們要求開發商補償差價,甚至退房!
  同樣位於深圳的萬科第五園,2007年9月8日三期開盤,高層單位映月居和攬月居以毛坯房形式推出,均價每平方米14800元;而今年3月1日,該樓盤剩餘單位以全新精裝修的形式銷售,均價下調到每平方米11500元,下降了3000多元。
  隨後,部分第五園已購房業主通過網絡、電話、銷售現場集會、簽約現場集會等方式,要求深圳萬科就房屋差價對業主進行補償。為此,深圳市國土房產局舉行座談會,出面把買賣雙方召集在一起進行對話,部分地產商表示雖然溝通的大門沒有關上,但補償的可能性不大。
  金地地產深圳公司營銷總監董小明表示,梅隴鎮三期與二期的價格不同是因為兩者位置不同、資源不同,定位也不同,所以兩者價格不具備可比性。比如由於受國家「90、70」政策影響,新開盤的三期以中小戶型為主,面向首次置業者,不能和先前的大戶型進行價格對比。
  董小明認為,購房者提出的「降價補償」要求不合理,開發商沒有責任和義務答應。金地為了更好地提升梅隴鎮的物業品質和服務,決定撥款1000萬元成立增值服務基金,用於提升項目及其周邊交通、醫療、商業、教育等配套設施。
  深圳萬科地產副總經理張酹表示,對第五園部分業主提出的補差價、免物業管理費和免費車位等要求,公司很難給予滿足;但是萬科從來沒有關閉溝通的大門,購房者可以理性、合法地進行溝通。
  深圳市國土房產局房地產業管理處陳鎧科長表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有關司法解釋,預售商品房的價格,除國家規定「微利房」、「解困房」等必須執行國家定價的以外,合同雙方根據房地產市場行情約定的價格,也應當予以保護。以政府調整與房地產有關的稅費為由要求變更合同約定價格的,可予以支持。但是以建築材料或商品房的市場價格變化等為由,要求變更合同約定的價格或解除合同的,一般不予支持。這就是說,開發商不能因為建材上漲或者房價上漲而將原來約定的房價提高或者解除合同,同時購房者也不能因為房價下降而要求將原約定的房價下降或者解除合同。
  降價考驗金融穩定
  「對中國來說,不用下跌50%那麼多,20%-30%足以引發一場經濟災難。」在2008博鰲地產論壇上,有業內人士語出驚人。由於目前中國普遍實行20%-30%房地產貸款首付標準,一旦房價下跌20%-30%,很大一部分購房者即便將房子賣掉也無法償還銀行貸款。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姜偉新曾明確指出:「既要防止房價過快上漲,又要防止過快下跌。」現在的懸念是,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工作是否真的到了「防下跌」的階段?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08年5月國房景氣指數為103.34,較4月下跌0.73,是連續6個月下跌。而每半年中房協都要對房地產市場進行綜合統計分析,形成報告後上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作為決策參考。這份正在制定報告中的統計顯示,廣州、深圳等華南等主要城市的房價指標,分別有了8%-13%左右的降幅。
  華南地區房價的向下波動,已經引起了央行、銀監會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決策層的高度關注。按照通常的理論計算,房價跌幅不超過首付比例,銀行的風險並不是太高,最高13%的跌幅也是在首付比例的範圍內,但銀行擔心的是這種下跌趨勢。
  有關專家表示,現在10%左右的跌幅,可能不會引發貸款人大規模的拒絕還貸現象。如果跌幅繼續加大,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拒絕還貸,而選擇把抵押物拋給銀行,這樣呆壞賬會大量上升,銀行即使拋售抵押物也不足以填平呆壞賬。
  分析人士指出,國家在出台各項有關房地產行業的宏觀政策時,從來沒有提出希望房價快速下跌,只是希望房價能夠保持穩定,讓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不斷改善居住條件。如果說快速上漲的房價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情況,是一種不理性的現象,那麼讓房價快速下跌同樣也是政府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Blog Archive